
內外兼備的三大法則(上):On-page SEO
網站要賺取人氣,不能單靠口耳相傳,得到真實用戶垂青之前,必先由搜尋引擎判定為「用戶希望得到的資訊」,再薦給用戶。透過持續評核網站的on-page SEO(站內優化)與off-page SEO(站外優化)表現,搜尋引擎就不同搜尋字眼計算出網站排名,名列前茅的網站往往獲得最高瀏覽量。
On-page SEO:内容質量
雖説内容質量不是吸引讀者的主要因素,卻是留住讀者的首要條件。
搜尋結果乃由搜尋引擎通過客觀特徵計算出來的,換言之,裡面缺乏真實用戶的意願,那未必是搜尋者真正想要的結果。
當中,關鍵字作用甚大,這跟微博、Facebook、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的「@」和「#」類近,它是網頁或貼文與用戶之間的橋樑,加入越多關鍵字,用戶越容易搜到相關頁面。

運用大量「#」標籤的Instagram貼文
網購平台的貨品往往有個冗長的標題,非因產品名稱確實很長,而是最好在其中包涵所有相關字眼。以下圖為例,以某品牌「上新了‧口紅合作故宮限量版中國風聯名款仙鶴化妝品博物院」為標題,則無論對「故宮」抑或「口紅」有興趣的用戶都有機會搜到這款口紅。

網上售賣的故宮款口紅
當搜尋結果符合用戶要求,用戶有機會對該網頁採取進一步行動,例如仔細閲讀内容、轉發、儲存連結、下單購買(適用於網購平台)等。總而言之,網站内容要符合用戶期望-真實、準確、獨特、創新、持續更新,才能吸引用戶駐足,達致點擊率不斷提升,否則只能依賴廣告費維持搜尋排名。
On-page SEO:HTML
HTML是hyper-text markup language的縮寫,即建立網頁時使用的標準標記語言,是內容以外另一個重需要重視的範疇,關係著網頁外觀。假若網頁的設計美觀、文字排版清晰利落,用戶通常更願意花時間造訪。HTML的兩個首要元素包括標題標記(title tag)和描述標籤(meta description)。

左邊是網頁,在鍵盤上按「F12」會出現右邊的HTML原始碼
Title tag是在搜尋結果中顯示的網頁標題-那跟網站名稱(site name)絕對不同。前者是網站中個別頁面的標題,扼要簡明者有助用戶篩選合用資訊。

紅框與藍框分別標示搜尋結果的title tag與site name
Meta description即搜尋結果中title tag下方那段小文字,為的讓用戶進一步快速了解網頁內容,最好清楚點題,並涵蓋重點字眼,不宜直接從站內搬字過紙。
看看下圖四個搜尋結果,除了最後一個,其餘的meta description皆以省略號作結,未能表達完整意思。且不論文字功力如何,就字數而言,就只有它著眼優化meta description。

紅框標示搜尋結果的meta description
On-page SEO:網站架構
網站架構關乎用戶的瀏覽體驗。即使網頁內容有多棒、設計有多賞心悅目,倘若它瀏覽起來極為不便、導航混亂,也會很可能令用戶卻步。
把網店產品仔細分類,幫助用戶輕鬆找到心頭好。相反,把大量内容塞在同一頁面,或動不動要回到首頁才能瀏覽其他頁面,會讓用戶覺得很麻煩,絕塵而去。

分類
另外,建立網站時千萬不可忽略手機用家。近年來,手機月費包含的流動數據限額越來越高,可見以手機上網已是大勢所趨。因此,網站應同時具備桌面版(desktop site)及流動版(mobile site),以滿足桌上電腦及手機之用戶。
下圖是個反面例子,網頁的排版、設計在左邊的桌上電腦畫面跟右邊的手機畫面是相同的,這表示它沒有流動版,跟手機的瀏覽器不兼容(compatible)。

沒有mobile site的網站
網頁文字沒有根據上網裝置的面積及顯示屏幕方向而更改,手機用家必須把頁面放大才能清楚閲讀文字,與此同時,卻需要不斷左右移動來閲讀所有文字。

在手機閲讀desktop site
下面這兩種排版看起來順眼多了,大大增大瀏覽意欲。

Desktop site與mobile site兼備的網站
大家可以到Google的測試網站試一下自己的網站是否支援流動版。
下篇再談off-page SEO。